“五项提升行动”“五大重点工程”助推 “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全市“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统谋划,开启了全市科学素质建设新征程。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各单位扎实抓好《实施方案》的落实,全力提高常德市公民的科学素质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实施方案》,到2025年,常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力争超过15%。为确保“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的圆满完成,我市建立了政府主导、科协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有效的工作体制机制,主要开展“五项提升行动”和“五大重点工程”,着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五项提升行动”主要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开展。内容包括深入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到2025年完成科技辅导员培训4000人次;“十四五”期间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人以上,市派15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常德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市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建设50个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选树800名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五大重点工程”分别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在常德市科技项目中增设科普任务,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加强“科普常德”品牌建设,推进优质科普内容生产汇聚和传播服务;推进县级科技馆建设,统筹安排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构建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专职科普队伍和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自1992年起开展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至今已开展11次。2020年底,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通过开展“五项提升行动”和“五大重点工程”,力争“十四五”末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