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农民致富路千条 协会领航是法宝

发布时间:2010-02-25 信息来源:武陵区科协 【字体:

                                                                ――记常德市武陵区丹洲果树苗木栽培协会

        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是一个拥有3万人口和3万亩耕地的近郊农业乡镇。近年来,丹洲乡果树苗木栽培协会立足乡情实际,紧紧围绕“引导、指导、服务、协调、监督、营销”等多个环节开展工作,采取协会加基地加农户加市场的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等办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民生的改善。截至去年年底,全乡柑桔种苗及柑桔生产面积已达12000多亩,比2003年协会成立时扩大了8倍,会员也由成立时的132个增加到856个。协会成员及协会服务的覆盖面也由本乡辐射到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周边的湖北、江西、重庆、贵州、广西等省区。所有会员中,本乡以外会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全乡柑桔产量也大辐攀升,2009年柑桔总产量达35000吨,产量比2003年柑桔协会成立前增加了10倍以上,实现柑桔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去年底今年初,全乡仅优质柑桔种苗销售就达500多万株,会员收入达1300多万元。柑桔及种苗的总产值已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柑桔栽培已成为丹洲乡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顺应产业发展,适时成立协会。自古以来,丹州就有种柑桔的历史。谚语传:“金丹州,银木堂。”“金丹州”就是指丹州的柑桔成熟时一片金黄,既喻意柑桔丰收,又喻意农民靠柑桔增收。“银木堂”就是丹洲乡旁边的木堂乡历史以来以种棉花为主,每到收获季节,棉花丰收,棉地铺银。2003年以前,丹洲乡柑桔生产一直处于自发种植状态,面积不大,规模较小,效益也不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柑桔的生产销售形势正逐步发生变化。为了引导柑桔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稳步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市场需求,由乡政府牵头,现任会长左五弟具体组织,于2003年12月25日成立了丹州乡果树苗木栽培协会,初入会会员达132人,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制订了协会章程。七年以来,协会为了加强内部规范管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成立了市场信息组、技术指导组、财务管理组、销售服务组、业务监管组等六个部门,分别确定专人负责,在行业管理、稳定生产、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品种推广、病虫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果树嫁接培管高手和市场营销能手,拥有了一支过硬的产业技术队伍,协会也因此成为广大会员和桔农十分依赖的组织。

  二、强化科普服务,促进基地建设。一是典型示范促结构调整。协会根据乡党委乡政府农业结构调整要求,依托协会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推动全乡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柑桔基地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乡柑桔生产基地面积从原来的1500亩扩大到12000多亩,增加了8倍,占全乡耕地面积40%。二是强化指导促技术普及。协会为了提高桔农的栽培技术水平,通过采取经常性举办技术讲座,编印发放技术资料,免费进行技术咨询,现场观测指导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普及效果。七年来,协会先后举办了技术讲座60多次,培训桔农9000多人次,编印发放了《柑桔嫁接技术》、《柑桔培管》、《柑桔病虫害防治》、《柑桔保鲜贮藏》、《柑桔深度加工》等技术资料16种20000多份。同时每年为会员免费开展咨询和现场技术指导均达200次以上。特别是在外省桔农有要求的情况下,协会会长左五弟带头上门指导,并自负差旅费,桔农深受感动。三是改良技术品种促效益提升。一方面,协会通过引进、嫁接,不断改善柑桔基地的品种结构。七年来,通过引进10多个新品种,全部淘汰了过去的老品种,形成了无核蜜桔、碰柑、脐橙、蜜柚等优良品牌。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协会会长左五弟通过反复试验,先后发明了大浦一号、杂柑等柑桔的嫁接栽培技术,并总结出了柑桔栽培“四四制”先进方法,该技术获2007年度武陵区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协会注重指导桔农利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全乡柑桔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此外,协会还注意经常组织桔农开展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提升种植水平。通过开展生产调研,及时预警柑桔病虫害防治。由于措施得力,全乡柑桔生产没有出现过病虫害严重侵扰的现象。

  三、发挥辐射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几年来,协会除了指导本地会员发展柑桔生产外,还积极服务和指导市外、省外桔农发展柑桔产业。2004年,协会指导澧县盐井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柑桔产业,一年发展柑桔面积5000多亩,形成了该镇一大产业。该协会通过几年的努力,还在江西、广西、湖北、贵州、重庆等地扶持了一批柑桔专业村(镇),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会长左五弟认为,协会组织光指导桔农会种、能种好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帮助桔农销售。因此,几年来协会十分注意市场动向,积极为桔农在柑桔销售上排忧解难。一是建立销售网络,掌握市场动态。协会先后在东北、西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并积极组织协调,为桔农销售提供有价值信息。去年初,协会与广西多次衔接,打通优质柑桔种苗销售渠道,一次性销往广西优质桔苗130多万株,极大地推动该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受到当地党政组织的充分肯定。二是组建运输公司,为柑桔销售提供服务。该协会配合乡政府成立了丹洲乡农产品运营公司,拥有运输车辆100多台。平时,运营公司以城市运输服务为主,当柑桔成熟季节,运营公司集中时间为桔农服务,消除了桔农在销售运输上的后顾之忧。三是指导桔农搞好柑桔保鲜贮藏。主要是由协会对需要贮藏柑桔的桔农进行现场指导,并在贮藏期间适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柑桔保鲜贮藏不出现窝仓、变质、腐烂现象。

  几年来,丹洲乡果树苗木栽培协会在会长左五弟的带领下,为区乡两级党委政府出谋献策,为广大桔农排忧解难,武陵区柑桔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目前全区7个乡镇已发展柑桔3万多亩,桔农达12000多户。去年全区柑桔年总产量已达10余万吨,柑桔及种苗总产值达1.85亿元,桔农人均收入超过了全区农民人均收入,柑桔产业已真正成为武陵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该协会多次受到省科协、常德市人民政府、武陵区人民政府的表彰。2009年,该协会果树苗木基地还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优秀示范基地。该协会会长因真诚为会员服务,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还被推选为市党代表和市人大代表。

  几年来,丹洲乡果树苗木栽培协会带富了一方会员和桔农,大家由衷地赞叹:“农民致富路千条,协会领航是法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