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常德香米”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
常德市科协、常德市粮食学会为民办实事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助力“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2021年初以来,常德市科协联合常德市粮食学会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和创新举措,重点打造高标准“常德香米”种植示范基地。
一是精心选址。组织专家在全市地域范围内,按照有利香米生长技术条件要求实地勘探,最终选址临澧县最高峰太浮山脚的王化村。该村具有良米悠久种植历史,据临澧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香米,太浮山乾溪峪一带水田多出之,蒸之香而糍”;其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太浮山富含有机质,适宜发展生态香米产业。二是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为该村免费提供农香42原种3500斤,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共惠及农户238户。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精心制定并严格执行常德香米《质量标准》、《栽培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溯源管理规范》,着力推进基地建设、裁培措施、产品加工、产品包装四个标准化;在香稻田前种植绿化、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四是完善经营机制。帮助该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绿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户持续增收。五是创响绿色品牌。采用高标准统一产品包装,注册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设置了二维码,让消费者可进行产地、质量溯源。讲好王化村的香米品牌故事,让消费者吃出文化、吃出故事、吃出情怀,不断提升王化村特产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经过十来个月的细心繁作,值香稻丰收在望之际,2021年9月28日,市科协副主席李风带领学会部、粮食学会专家陈正华和张家海等一行十余人,到种植基地开展全面检查验收工作。在听取村总支书记杨小平介绍汇报的基础上,实地走访了种植农户,田头查看了种植成效,并抽选香米样本到国家级实验室进行检测。经过查验测算,该示范基地500亩香稻,亩产可达450公斤以上,可为农户增收30万元以上。为了提高常德香米的质量,更好地打响“常德香米”品牌,工作组联合支村两委部署了下阶段工作:一是500亩香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油菜籽收获后秸杆还田,确保土壤的自然肥力;二是抓好稻谷常态化高标准抽样检测,确保“常德香米”产业长期优质健康发展。
活动合照
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