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学会学术>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鼎城老科协为脱贫攻坚献余热

发布时间:2018-04-08 信息来源:鼎城区科协 【字体:

2016年来,鼎城老科协始终把科技扶贫工作,作为区老科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为:科技精准扶贫是老科协工作者优势所在,并发挥会员中老专家、老科技精英多的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并在区、乡、村三级老科协组织确定专人负责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根据各乡(镇)、街道办、村乃至到户的不同情况,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在力所能及,拾遗补缺、量力而力的前提下,突出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科技精准扶贫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会员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户数达到890多户,3219人,帮助贫困户制定科技脱贫计划1356个,提供务工信息686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328次。脱贫户数达660多户,每户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户增收330万多元,其中有163户进入科技致富户,过上了好日子。他们的具体措施:

一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坚持科普帮扶。他们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原则,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优势,开展科学普及,提高贫困人口农民技术素质,从开展科普实践活动中摸索出一套工作模式:组建专家讲师团专题讲座、兴办农民田间学校经常讲、深入田间地头、畜舍、果园就地讲、坐诊庄稼医院咨询个别讲、召开现场观摩典型讲、办好科普专栏宣传讲、利用网络媒体讲。农民种什么,他们就讲什么。老科协农业分会专家组蔬菜专家经常在牛鼻滩、中河口、十美堂等蔬菜大镇的贫困户中进行调研,并通过土壤取样检测等技术措施后,印发了全区几个蔬菜主要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资料6000余份,下发给贫困户菜农学习。并指导菜农按标准栽培技术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区林业分会老专家团成员组织油茶、楠竹、花木等相关技术专家,培训残疾人、特困家庭、返乡农民工等特殊人群26场,培训贫困人口1300多人,使参训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从事林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建设生态鼎城。

二是抓产业发展带动,帮助贫困农户脱贫。截止目前,全区老科协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46个,就业人数2306人。其中贫困人口达1030人,如蔡家岗镇长岭岗村老科协会员蒋祥弟是常德市龙弟餐饮连锁集团总经理,他致富不忘家乡,自筹资金在本村修建了一座“常德龙弟源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该庄园集休闲、度假、餐饮、垂钓、养殖、种植、科普教育一体。为本村60多个贫困户,解决就业达48人,为贫困乡亲铺开了一条最实在、最放心的脱贫之路,为当地政府解了难,受到当地干群一直赞扬,2017年使36户脱贫。24户收入明显增加。蔡家岗镇高强兄弟种养农场钟任强两兄弟在大银岗村流转土地240余亩,创办家庭农场,吸收贫困人口26人常年打工,每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黄土店镇沙田溪荣坤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经理李炜林吸收6户贫困户在公司务工,目前已有4户脱贫。石板滩分会红烨山庄董事长田正立在会长李英的联系下与当地6户贫困户建立生态猪养殖基地,实行“输血式”扶贫,山庄为每户提供4000元启动资金,生态猪由红烨山庄回收,现6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老科协副会长雷菊初创办“长岭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有3处示范基地,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解决季节性用工206人,全年可为贫困人口创收80万元,长年聘请贫困户人口就业34人。蔡家岗镇分会会员赵金秋创办的湘北水泥有限公司吸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达63人,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区林业局分会会员林长胜创办的福吉物业公司,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达200多人,月收入在1600元左右。

三是开展活动,结对帮扶,助推致富。老科协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面广,有一定技术的能人多,与农民紧密相联,是科技扶贫的好助手。2016年以来,为了让老科协会员都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在老科协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写一篇调查报告,讲一堂科技课,帮扶一户贫困家庭,参与一项科技示范,领办一项科技开发。组织会员开展其活动,倡导激励会员根据自身特长任选一项或多项参与扶贫奉献。尧天坪镇老科协会员李丹创办家庭生态农场,自己致富不忘乡邻,引领本村6个贫困户脱贫。中河口镇老科协副会长周乃军是湘中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又是一位农资经营大户,他在全镇无偿印发农业新技术资料5000余份,从农业技术层面就帮助全镇16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