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学会学术>学会动态>详细内容

撤乡并镇合村后老科协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01 信息来源:鼎城区老科协 【字体:

         2015年,我省顺利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合村、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同时给老科协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老科协工作,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

        一、老科协队伍建设要形成网络。农村区划调整后,乡、镇、村规模大了。老科技人员相对增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老科技人员更加齐全,原来小乡镇 设立的老科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应设立综合性的乡镇老科协组织,配备一名党性强、成性高、身体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有一技之长的老科技人员任乡镇老科协会长。根据尧天坪的情况,镇老科协下面设立了企业分会、水稻农机分会、油茶分会、文化分会4个分会。4个分会的会长既是乡镇老科协的副会长,同时也是企业合作社、水稻农机合作社、油茶合作社、文化团队的负责人。另外合并后的村应建立老科协小组。老科协组织形成乡镇老科协加专业合作社的网络模式。总之,撤乡并镇合村后老科协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老科协组织不能松散,不能出现断层,不能留有死角,应形成各行业、门类更全面、更齐全,纵到底,横横到边的老科协乡网络,做到哪里有经济活动就有老科协组织。

        二、老科协工作讲实效做到实、精、新。老科协开展活动,培养的典型要“实、精、新”,称老科协工作“三字经”。首先是要真实。老科协创办的园、点、户典型要真实,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摘桃子。不能把政府培植的典型挂一块老科协的牌子。作为老科协的典型。这种移花接木的作法是不讲职业道德的剽窃行为。有损老科协的名声,要实实在在从精神鼓励、技术上帮助、资金资助,成为名副其实老科协自身的典型。如发旺桥的陈明玉,建千头养猪场人,他本身是老党员老基金干部,8年来是原长茅岭老科协帮助支持发展壮大起来的典型。其次,老科协的典型要精。这一点从二个方面努力。一是典型科技含量要高,有影响力,二是做好精准扶贫。当前,全党都在开展精准扶贫。乡镇老科协是政府的帮手,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责无傍贷,要当先行官,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乡镇老科协的每个理事要一对一的帮助一个贫困户脱贫改富。做到把脉问诊,改输血型为造血型,改治标为治本,真情实义帮助贫困户摘穷帽、挪穷窝、拔穷根,尽快脱贫改富。如花园村种粮大户肖卫国。2013年因开收割机撞死一人,赔付30多万元,自己的左眼也撞伤,支付治疗费4万多元。是因病、因祸造成贫困户。镇老协协助村委员帮助老肖搞好土田流转和贷款抵押,承包他人水田1800多亩,成立卫国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烘谷机、耕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大货车等农机具10多名,注册资金四百万元。镇老科协副长帮周德祥自己开设农技商店,经营种籽、农药、化肥,帮助肖卫国全省义务搞好病虫防治,并赊账全年的生产资料,秋收后偿还。肖卫国逢人就讲,搭帮老科协和周会长,我才有今天,不然,我现在还是一个大贫困户。再次是老科协活动要创新。镇老科协每年组织种养大户开一次流动现场会,互相启示,互相交流。此外,镇里年终总结评选表彰优秀会员,披彩带、戴红花、增强光荣感、幸福感。养猪能手陈明玉被评为全市养殖协会优秀会员、孝亲敬老模范,鼎城区致富能手。

        三、老科协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要与时俱进。乡镇合并后老科协会员相对增多,包含的领域更全面了,需要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合并后的尧天坪镇党委为了增强老科协会员的归属感,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布置了规范的老科协办公室,购置了现代化的办公设置,完善了老科协工作制度,精准扶贫规划、财务管理和创先争优制度,还制了20块老科协工作宣传牌,每逢墟场赶集,开展老科协工作宣传一条街活动,给村民赠送科普资料,开展科普咨询,还创办了老科协工作简讯,既便于向上汇报,又便于会员多交流,并整理了10卷老科协工作档案。此外,还组织老科协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人每年对乡镇经济建议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式撰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论文、为公益事业办一件好事、帮助一个贫困户脱贫、联系一名留守儿童。从而建立了老科协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撤乡并镇合村后的老科协工作,不能没有经费作保障。尧天坪老科协采取五条办法拓展经费渠道:一是镇财政每年拨款,年初纳入预算;二是发扬老科协会员的优势积极化缘;三是老科协会员自筹;四是适当收取会费;五是创办经济实体或开展有偿服务收费。如给养殖大户搞好畜禽防疫,给种植大户搞好病虫预防和防治,双方协商适当收费,做到互利双赢。老科协工作是部无字天书,前无古人经验,后无照抄照办的模式,只能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目前该镇老科协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深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欢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