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场日常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6-10-12 信息来源:石门县科协 【字体:

       羊场日常管理时,要根据季节和草料生产供应规律,科学安排产羔、出栏等生产环节,合理组群,搞好放牧和补饲。

       1、建立隔离制度

       1.1、羊场应贯彻“自繁自养”原则。必要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引种地及运输途经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并对主要疫病进行严格检疫与免疫,减少病原的传入。

       1.2、新购入羊只必须隔离观察4周以上,羊只未出现任何病症方可入圈合群词养。

       1.3、对场内羊只要建立隔离制度,若发现羊群中有患病或可疑病羊要及时隔离观察。

       2、饮水卫生

       羊群应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干净的流水;尽量避免在潮湿低洼地带和早、晚及雨后时放牧(即:禁放露水草),减少羊只食入地螨的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施轮牧。对羊经常接触的饮水沟塘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泼撒灭螺。

       3、放牧与补饲

       在冬春、夏秋气温急剧变化时期,应给予充足的牧草并适当补饲,提高提高羊群抗病力。在夏季放牧时,要注意羊只在采食大量青草后应给予一定的小苏打,以防止瘤胃酸中毒或胃肠鼓气。此外,还要注意防止羊只误食腐败、有毒的饮水与草料。

       4、粪污处理

       4.1、养羊场应随时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条件。运动场、走道等公共场所应每天消扫;每季度应对全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清扫检查工作。

       4.2、注意对羊粪的管理,不要到处乱放或直接用做生粪作肥料,粪便要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尤其是喂了驱虫药后排出的粪便。最实用的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即在距羊场100-200m以外的地方设一干粪棚,将羊粪堆积起来,喷少量水,上面覆盖湿泥封严,堆放发酵30天以上,即可作肥料。

       4.3、羊舍周围禁止饲养犬,防止羊只所用的饲草料、饮用水被犬粪污染。如确实需要,可每季用氢溴酸槟榔素2mg/kg体重一次口服驱虫。服药后断食1天,同时将服药后犬排出的粪便集中进行处理。

       5、消灭传染源与传染媒介

       5.1、病死羊尸体深埋。病羊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5.2、消灭活的传染者:如老鼠、蚊蝇、地螨、螺类等),以及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畜舍。

       6、按期检疫诊断

       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山羊进行疫病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疫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养羊场每年应全面检疫1-2次。在购买羊只时,首先了解要购羊的地方是否有传染病;其次,对所选的羊群要请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疫,无病后方可购入。禁止到疫区购羊,从非疫区购来的羊也应先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间应对引种地、运输途径地、引入地附近易发与已发生的疫病急性及时检疫诊断,对检测阳性个体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如发生流产,对流产胎儿胃内存物、肝、脾取样作细菌学检查

       7、羊场疫病监测

       养羊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建立规范的疫病(如口蹄疫、羊痘、蓝舌病、炭疽、布病、小反刍疫等)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方案,实现疫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

       8、重大疫病处理

       发生重大疫情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并管理好病羊,严禁将病死羊乱丢乱扔,更不能出售或宰杀自食。封锁疫区,隔离病羊,紧急免疫注射健康羊,扑杀患病羊和对疫点进行消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