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科学普及>科普知识>详细内容

化肥减施增效的六大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7-03-13 信息来源:石门县科协 【字体:

 长江中下游地区施肥基本原则是减氮、控磷、稳钾,配合施用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措施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推广果茶园绿肥;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1、平衡施肥技术。建议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目标产量300~500公斤/亩,推荐施肥量:氮、磷、钾分别简写为(10~12-5-6.5,后同);单季稻目标产量600~800公斤/亩,推荐施肥量11~14-4~5-6~8;早稻目标产量450~550公斤/亩,推荐施肥量10-6-10,晚稻目标产量550~650公斤/亩,推荐施肥量12-5-12。

2、有机肥替代技术。在推荐养分用量下,建议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有机肥氮30%,化肥氮70%,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亩,或畜禽粪肥1000~1500公斤/亩;单季稻有机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亩,或畜禽粪肥1000~1500公斤/亩;早稻和晚稻有机肥氮20%,化肥氮80%,商品有机肥100~150公斤/亩,或畜禽粪肥1000~1500公斤/亩。

3、秸秆还田技术。建议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7∶3;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翻埋10~20厘米,氮肥基追比6∶4;双季稻秸秆粉碎还田,翻埋20~30厘米,氮肥基追比4∶6。

4、新型肥料技术采用缓控释肥料与速效肥料相结合的一次性施肥技术。建议 长江中下游冬小麦采用缓控释肥料(90d)40%与尿素60%一次基施;单季稻采用缓控释肥料(90d)40%与尿素60%一次基施;早稻和晚稻均采用缓控释肥料(90d)50%与尿素50%一次基施。除缓释肥料外,因地制宜选用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

5、肥料机械深施技术。建议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条施在秧苗侧5厘米,土下10厘米;单季稻施肥点在秧苗侧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早稻和晚稻施肥点在秧苗侧5厘米或正下方,即土下12厘米。条件不具备时,可因地制宜选用化肥深施机械、追肥机械、种肥同播机械等操作。

6、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