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信息>科学普及>科普中国>详细内容

全球约有¼人口感染这种致病菌!打个喷嚏可能就中招!别被潜伏感染了还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1-03-24 信息来源: 【字体:

本文专家:史兆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彬,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副主任医师

 

今天(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虽为乙类传染病,但在传染性疾病中排名第二。


据估计,全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据世卫报告显示,每年全球100万人左右死于结核病,成为世界头号传染病杀手。



目前,我国仍为全球30个结核病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位居全球第3位。


我国不仅活动性结核患者数量多,潜伏性结核感染每年约有3.5亿人。


潜伏性感染者如不进行治疗,约有5%~10%会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并成为新的传染源。


那到底该如何结核病呢?一起吃饭会传染吗?一起来揭晓答案



图片

什么是结核病?

图片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80%)。


此外,也可侵及肺脏以外的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等器官组织,称为肺外结核病。


e3554d0588194b2d804736736d7d5554.jpg

结核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结核病,也就是潜伏性感染者,殊不知是在成为新的传染源。



图片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图片



患肺结核的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


大家重点关注携带结核杆菌的结核病患者。


尤其开放性结核患者,含有大量结核杆菌的痰液或者飞沫,极具传染性。


d056e226dd364df08d82e15d4bfaba2c.jpg


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部分也有可能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


骨结核患者手术治疗使用的器皿,胃肠道结核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都可能是结核病的传染源。


——传播方式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播


当传染期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口鼻里喷出的飞沫均带有结核菌,健康人吸入这样的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



此外,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肠壁形成原发病灶。

 

——易感人群


未受结核菌感染与未接种卡介苗,对结核病没有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免疫受损与免疫缺陷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病人、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及做了胃切除术的人


存在结核易感基因的健康人。



图片

一起吃饭会传染结核病吗?

图片





同桌吃饭的人有机率通过飞沫及唾液传播进入体内,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如果处于活动期的排菌肺结核感染者,建议隔离,独立用餐,不聚餐


c5f0873a900e423fbce25ef06b2d14f0.jpg

对于正规治疗病情稳定者,没有排菌现象,或是既往肺结核治愈患者,完全无活动性感染者,一起进餐原则上还是较安全的。


聚餐推荐采取分餐制,一人一份,注意餐中手部卫生。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易感人群,也不建议在人群聚集的就餐环境中就餐。



图片

出现哪些症状,警惕结核病?

图片



结核病,传染性高且初期发病很隐匿,少数人只有无法察觉的低热,或胃口不佳的表现,甚至完全可能没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最常见的肺结核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午后发热、消瘦、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94cce1231fb84dbdbdbb5241ac1b5626.jpg


对于那些咳嗽、咳痰2-3周以上,经一般抗感染止咳对症治疗效果差,尤其是伴有痰中带血夜间盗汗午后发热体重减轻者,特别是和结核患者有较亲密接触者,要高度怀疑有肺结核可能。


当消化道结核发生时,往往症状不典型,可有发热和乏力,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所以,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就医。



图片

如何预防、远离结核病?

图片



1.控制传染源


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尽早发现和治愈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肺结核病人在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后2~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


2.切断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具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人员都是结核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注意与病人接触时要戴好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和环境卫生,建立良好个人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注意手部清洁



3.保护易感人群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休息、定时起居,加强营养,接种卡介苗,3岁以下小孩要与病人隔离,尽量避免封闭的人群聚集场所。


相信看完上述内容,大家对结核病的了解又增加了。


但总归一点,预防大于治疗,保护好家人,远离结核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