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稼和农业科普基地科技助力当脱贫先锋
九月的石门,秋高气爽,正是丰收的季节,在该县开化寺村一块种植园里,村民正在采摘吊瓜,一片繁忙景象……开化寺村地处石门县新铺镇西北部,是该镇最偏远的山区村,这里高山连绵起伏,自然条件恶劣,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325户1178人,其中贫困人口55户191人。由石门稼和农业科普基地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选准了投资少、见效快的吊瓜种植产业。当年10月,该基地担保申请了11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成立了吊瓜专业合作社。
与开化寺村不同,石门县蒙泉镇梅家河村的贫困户舒冬连不但没有技术和资金,甚至连基本的劳动能力都很欠缺。为了解决像舒冬连这样的贫困户的脱贫问题,该基地又创新出一种新的扶贫资金使用方法,将每户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交由该公司代管投资,公司再用这5万块钱在自己的高科技蔬菜大棚里种植吊瓜、世纪红柑橘,每户每年分红种植收益4000元,连分3年。
近年来,石门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突出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向困难群众帮扶资金、传授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门稼和农业科普基地就是科技助力“传帮带”的典型,2013年12月,石门稼和农业科普基地在蒙泉镇注册成立,这是一家集农业科研示范、有机蔬菜、水果栽培、棘胸蛙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时隔2年,被常德市科协评为“全市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石门县脱贫工作全面攻坚,该基地主动承担起产业扶贫的重任,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了全县7500个农户从事优质蔬菜、水果、特色养殖的生产、加工、销售。“我们基地在蒙泉镇有6个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0个户,150个户我们去年给他们分红是每年每户4000块钱,就是这个入股分红,再还有一块就是他们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每一亩可以获得500块钱,像一般地有一两亩、两三亩地都搞得到1000多块钱,我们还长期聘请那边的人员务工,最高峰的时候可以达到200多人,一般的用工每个人都搞得到一两千块钱,高的可以搞到四五千块钱。”石门稼和农业科普基地负责人向我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