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发展优质富硒稻米生产加工促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桃源县大力发展优质富硒稻米生产加工,把富硒产业作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开发了15项富硒优质稻谷,全县富硒稻谷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产量达25万吨,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富硒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湖南省唯一的富硒生物产业整县推进示范县、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等称号。
一、充分利用天然富硒资源优势。2012年至2014年,该县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硒资源调查研究课题。据调查,在全县已查清占63%的国土面积中,硒含量lt;0.4毫克/公斤的贫硒土壤,约66万亩;gt;0.4毫克/公斤的富硒土壤,达330万亩;gt;1毫克/公斤的高硒土壤,约20多万亩。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富硒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同时利用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营造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富硒产品技术研发。县富硒产品研究所先后获得了《一种铬锌硒肥的生产及使用方法》、《富硒增甜素及其制备方法》等4项国家发明专利,《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5项富硒科技成果,完成了23类富硒农产品产业化生产的全部前期工作,起草了《富硒水稻》等64个生产技术规程,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成为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816-823-2013、DB43/T929-944-2014、DB43/T1086-1134-2015)。同时,该所还研究开发了铬硒肥、硒锶肥、富硒生物剂等5种富硒叶面肥。
三、构建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该县按照“以点带面、多方参与、分布推进”的思路,整合有效资源,强化龙头牵引,着力构建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在陬市镇、漆河镇、枫树乡、郑家驿乡等富硒地区和集中产粮区建立了优质富硒稻米加工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13个富硒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23万人,联结农户6.2万户,建成了优质高产富硒水稻辐射基地30余万亩,其中核心基地10万亩。全县与富硒产业有关的粮食企业达到70家,特别是桃源县兴隆米业科技开发公司,建有富硒优质稻米生产基地1.7万亩,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年产4万多吨的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先后获得全国富硒产业十佳明星企业、湖南省富硒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等称号。该公司组建的湖南省新合作富硒水稻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社。同时利用“湖南省富硒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落户我县的契机,严格按照《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行富硒稻米生产、加工等各环节标准化。
四、创建一批名优品牌。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以创建“桃花源富硒”大商标为动力,自主创新了“钱缘”、“泰香”、“龙凤”等品牌。该县“龙凤”牌富硒香米为第一届中国(湖南)富硒食品研讨会暨博览会推荐补硒产品,“钱缘”牌富硒香米为湖南省全民补硒工程指定产品、第十四届国际微量元素大会唯一指定产品。“钱缘”牌富硒香米、多维锌硒米、高必需氨基酸米、“泰香”牌富硒大米均获得第四届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会议“推荐补硒产品”称号。特别是“钱缘”牌富硒大米实现了朔源管理。
五、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该县历来高度重视富硒产业工作,不仅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富硒农业协会,还聘请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教授专家组建了科技推广团队。县农教办、县农方校、县科协还安排专人组建了富硒产品研究所、产业开发部、质量监管部、市场营销部等。同时由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牵头,在各基地设立质监员,接受质监部门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陈正华 常德市粮食经济科技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