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蒙泉:科学文化为媒 迎来科普新气象
石门县蒙泉镇科协组织农民参加县农机校举办的“农机手”培训
副市长朱晓平赴石门蒙泉镇详细了解市级科技示范户黄云华“家庭农场”的构建、运营、管理和盈利情况,为该镇“家庭农场”建设喝彩助威
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常务副主任邓华风来该镇指导优质水稻丰产示范基地
蒙泉镇新成立的女工健身舞蹈队,既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又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科普搭台,文化为媒,群众唱戏”是石门县蒙泉镇成功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的一大工作亮点。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培育新型农民、切实提升农民幸福指数,近年来,蒙泉镇政府、镇科协以群众首创精神为基础,科学文化联姻,运用各类载体,指导农民创业、组织农业培训、开放农家书屋、发展文娱队伍等多种形式,吹拂科学文化新风,带来农村发展科普新气象。
用创业精神鼓足农民口袋。自蒙泉镇提出全民创业口号以来,全镇累计创办企业32家,引进资金1.49亿元,吸引科技骨干技术人员125名。不仅如此,蒙泉镇还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和 “家庭农场”建设。截止到目前,蒙泉镇工业企业达137家,工业总产值7.39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13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各1家;今年3月26日由市级科技示范户黄云华注册的石门县丰瑞乐家庭农场更成为湖南省第一家成功注册的家庭农场,在该地成为标志性的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榜样。活跃的经济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据统计,蒙泉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46元,居民储蓄余额6.6亿元。
用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头脑。该镇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充分挖掘科学技术的价值,为提高全镇人民的科技素质,采取多种形式,不同农事季节在全镇所有行政村进行现场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5月10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柑桔栽培技术培训,采取先到课堂授课,后到桔园实践操作的培训方式,深得桔农的接受和拥护。5月上旬开始在水稻主产区现场指导水稻“种三产四”和“三一粮食高产攻关项目”的高产栽培技术,从种子播种、除草到苗期管理等成套技术现场操作和讲解,让村民普遍认识到,栽培超级稻,亩产、高抗、效果好,值得推广。5月底,农技站邀请农科专家现场传授种植甘蔗、生姜、西瓜等经济作物的技术,培训后参训村民由衷感慨:“我们平时只知道种地,根本没有想到种田还有这么多的学问,还有这么多省力、增产,获得多倍效益的好办法,这场培训没白来”。据了解,蒙泉镇今年上半年累计举办农民培训22次,参训农民达3480人次。
用科技书刊杂志陶冶农民情操。该镇目前有农家书屋69家,总使用面积达1800平方米,每个自然村或居民集中点均有一家农家书屋,基本形成了全镇范围内无缝履盖。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采取定时及不定时,灵活开放农家书屋并规范管理,引导群众在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学习科技新知识,掌握致富技能,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找到了新途径。农家书屋管理员徐辉玲自2010年被村委会选定为黄金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认真履行图书管理员职责,引导农民读好书、多读书,把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得到本地群众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得该县唯一的全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称号。
用科普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生活。该镇以群众需求为基础,努力挖掘、继承、发展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优秀文化,注入科普元素,充分释放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现有女子管乐队18支,男子管乐队1支,腰鼓队2支,歌舞团2家,书店、音像影碟店10家。为丰富群众生活,蒙泉镇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由该镇科协、镇文化站出面组织,聘请专业老师在科技大户和文明家庭等一线采风,演绎科普文明故事,并在盘石、白洋湖、黄旗峪、夏家巷等地现场教导,将科技知识和身边科学融入到大众喜爱的文娱节目之中。现在全镇科普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艺队伍。每当夕阳西下,无论是集镇的街头巷尾还是村部广场,都可以看到一支支广场舞、管弦乐、腰鼓队在进行轻松的练习,既锻炼了身体,活跃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在娱乐中普及了许多科普常识,营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局面。